浏览数量: 58 作者: 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16-08-11 来源: 本站
2016年,伴随资本的疯狂涌入,国内大量电商企业一路高歌猛进。在经历大规模扩充团队、大手笔广告投放等“激情壮举”后,接下来的一年则成为了重要的分水岭——电子商务行业寒潮突至。在残酷的市场环境下,野蛮生长的电商网站纷纷面临生存危机,有的不得不惨淡收场,而有些企业如今早已石沉大海。小编此前已经梳理了在激烈竞争中被抛弃的电商网站,重新审视这些网站,幸存者和后来者也许能从中总结经验,给自己思考与警醒。
杀手一:资金链断裂
激烈的市场竞争让电商行业成为了快速烧钱的代表行业,除开阿里、腾讯、苏宁等资金实力雄厚的公司,多数电商初创企业都在借助VC或天使投资人的资金发展。但盲目追求跑马圈地、扩大规模、不合理的市场投放策略,都加速了这些电商项目走向末路。
典型代表:维棉、后玛特、品聚网
以维棉为例,这家成立于2010年11月,以袜子为切入点,定位于“为追求高品质生活人群而打造的贴身服饰品牌”,在经过不到两年时长的发展后,最终以“仓库出现系统故障”的官方声明早早结束了电商之旅。
虽然维棉在官方声明中宣称,是因仓库系统出现故障,因此产品全部下架,用户不能进行任何购物行为,但显然,这样的说法略显苍白,毫无说服力。有消息人士透露,维棉商品下架的原因实因拖欠大量供应商货款而被执法部门查封仓库。
据了解,维棉网在上线初期曾获得来自著名天使投资人徐小平1000万人民币的天使投资。在获得投资后,为加速狂奔,维棉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硬广上。有相关人士更是指出,2011年8、9月间,维棉在分众、新浪和公交上烧掉了天使投资大概50%的金额。另外,维棉代工厂商长达两个月的出货周期也直接影响了公司的资金流转。虽然,在获得天使投资后,维棉网曾公开宣布,将启动A轮3000万美元融资。但从宣布启动到今天,维棉网与A轮融资早已背道而驰。
杀手二:投资人与创始团队矛盾激化
对于初创企业而言,单打独斗显然无法在恶劣的环境下保全自身,投资人的加入,则为创业公司加足了底气和马力。在投资人与创始团队的博弈中,双方都各有所图,都希望借由自己的优势尽可能的博得利益最大化,因此控股权的变更、新投资方的进入、经营策略的抉择,种种原因都有可能成为引爆双方之间潜藏炸弹的导火索。
典型代表:24券、团宝网
以24券为例,这家一度进入国内排名前五的团购网站,借着团购模式的东风,在成立不到3年的时间里,总共募集了超过5000万美元的巨额资金。就是这样一家被资本市场普遍看好的创业网站,在2012年也同样遭遇了寒冬。
2012年10月中旬,24券发表声明,称因老股东将公司账户中240万美金非法划走到第三方账户,不同意团队激励条款导致新投资无法进入,及突发某债权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所要赔偿,业务受严重影响。团队决定从10月20日起,全员执行暂停营业,无限期执行,待股东解决激励和资金问题后恢复运营。
追溯事情始末,24券投资方与创始团队互指对方套空24券,24券CEO杜一楠清理投资方派驻在24券的工作人员,而投资方代表则宣布停止向24券注资,并提议将创始人和管理层团队股权从40%降至3%。
在这场投资方与创始团队的拉锯战中不难看出,投资方要求降低管理团队的持股比例是激怒24券创始人杜一楠的直接原因。在这样的情况下,无限期停止运营似乎也仅仅是24券的缓兵之计。
杀手三:水土不服
在乐酷天进入中国之前,国内市场似乎已经有了很多活生生的失败范本。从eBay到Myspace,再到国际鼎鼎有名的互联网巨头谷歌,本都企图在中国互联网这块丰盛的蛋糕中攫取一小块,最后却不得不灰头土脸的退回自己的大本营。对于国外互联网企业而言,运营艰难、政策受阻、对市场无法把控成了他们的致命伤。看来,在互联网领域,“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只是个伪命题。
典型代表:乐酷天
2010年1月,日本乐天集团和百度共同注资5000万美元成立了B2C电商网站乐酷天,并与同年10月正是上线。其中百度持股49%,乐天持股51%。
虽然百度在乐酷天持有49%的股份,为乐酷天引入了庞大的资源和流量,但据公开资料显示,在整个乐酷天团队中,除了CMO张浩是百度委派高管外,其余全是并不了解中国国情和消费者的日本人,导致本土化受限。
再者,乐酷天进入中国后过分刚愎自用,企图将国外电商模式简单的套用至国内电商网站中,以此获得成功。加之国内电商网站正处于跑马圈地时期,以淘宝、京东为首的国内电商网站掀起的铺天盖地的价格战,也让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乐酷天难以招架。
最终,乐酷天不得不在2012年4月,乐天集团宣布,“经过管理团队的慎重考虑,乐酷天商城将于4月27日零时起停止营业”。乐酷天也仅仅用了一年半的光影,就草草结束了中国互联网之旅。